close
2016年01?a href="http://x701.8e.com.tw/">貓飼料?1日10:49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歐美國傢強化互聯網監管措施(國際視點)
1月10日,法國政府在巴黎共和國廣場為2015年多起恐怖襲擊遇難者舉行紀念追思大會。圖為參加追思會的兩名女子在向遇難者表達哀思。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在當前的國際反恐鬥爭中,如何應對極端組織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發佈煽動性言論乃至招募成員成為各國關註的話題。美國佈魯金斯學會2015年報告稱,2014年某一段時期前後3個月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控制至少4.6萬個“推特”賬戶。1月8日,美國國傢安全和執法領域高級官員在加利福尼亞州與“矽谷”互聯網主要企業高管舉行會面,商談合作防控恐怖主義及極端思想傳播對策。此外,不少歐洲國傢也採取措施加強互聯網監管,阻斷極端思想的網絡傳播。
“不希望網絡空間技術淪為恐怖分子的工具”
最近,美國政府不斷加大網絡反恐力度。一方面,奧巴馬政府剛剛宣佈要成立新的特別機構,協調與整合各個情報部門之間的反恐事務﹔另一方面,美國國傢安全和執法領域高級官員與“矽谷”互聯網主要企業高管舉行會面。出席這次會議的,政府方面包括白宮、司法部、國土安全部、聯邦調查局等政府部門高官,而企業方面,微軟、蘋果、谷歌、臉書狗罐頭推薦等均派出企業負責人與會。
盡管會議的具體議題並未公開,但據當地媒體透露,在持續兩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中,政府高官希望利用此次會面向與會企業人士介紹極端或恐怖組織如何利用信息加密等技術在互聯網上傳遞信息,希望討論採取何種措施以加大這些組織在社交媒體上煽動或招募的難度。討論內容或還包括政府和企業如何幫助他人創作、發佈和傳播反對極端思想的內容,從而削弱“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影響力。
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表示,政府急於與科技企業商討網絡空間的國傢安全對策,“不希望他們的技術淪為恐怖分子的工具”。
去年12月初,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在白宮發表講話,提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但同時科技也越來越容易被極端恐怖分子所利用,因此他敦促科技企業和執法機構盡快採取行動,讓恐怖分子越來越難借助技術手段而逍遙法外。不久後,奧巴馬簽署瞭《網絡安全信息共享法案(2015)》。該法案將允許美國國土安全部等情報機構向私營企業要求共享其用戶信息和相關數據,以應對國傢安全威脅。一傢著名網絡安全公司的網絡工程師約瑟夫·皮佐認為,新的法律表述為開放政府與科技企業之間信息共享通道掃清瞭障礙,而不必受現行保護隱私法的制約,“但同時這也為情報機構監控信息數據的後門程序提供瞭便利。”
事實上,臉書和推特等社交媒體也都有所行動。例如,臉書曾發佈聲明,稱“對恐怖分子及其極端思想宣傳零容忍,一旦發現此類內容,會積極刪除”﹔推特則發佈新規定,明確禁止用戶煽動仇視。
美國智庫蘭寵物零食德集團國傢安全問題專傢格斯坦對本報記者表示,奧巴馬政府希望在加強網絡監控上大做文章,這無疑十分契合美國的反恐國傢安全戰略。不過,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政府如何與企業之間建立更多的互信,開拓更多反恐合作渠道,使得恐怖分子難以在網絡空間隱匿或得到庇護。
將網絡信息監控視為國傢安全保護的一部分
互聯網成為極端組織在歐洲宣傳極端思想的助推劑,他們有很多社交媒體的賬號,並利用這些社交媒體向年輕人傳播極端思想。去年10月法國內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1月以來,法國被招募到敘利亞的年輕人人數增長瞭116%。一些法國媒體指出,在臉書或激進分子論壇等社交網絡上瀏覽數周甚至幾日,就能形成極端主義學徒,他們隨時可能採納極端組織的思想。目前,歐洲刑警組織已經成立瞭一個小組來封殺激進分子的社交媒體賬號,不少歐洲國傢也加強瞭互聯網監管,防止利用互聯網煽動極端主義。
在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緊急狀態法》修正案,授權政府可在緊急狀態下關閉內容不良的社交網站。這條修正案規定,內政部長可以採取一切措施,確保中斷網絡上向公眾傳遞煽動恐怖主義行為的通信服務。類似法律曾在2014年通過的《反恐怖主義法》草案中就有規定,政府可以在不經司法審查的情況下封鎖鼓吹恐怖主義的網站,但仍需要一定的手續。在如今的緊急狀態法下,政府封鎖不良網站將免除一切手續,避免任何延遲。
法國總理瓦爾斯去年1月宣佈瞭一系列特別措施,以更好打擊恐怖主義。比如,政府推出專門的公共宣傳網站,告訴公眾如何抵制極端組織的思想灌輸與招募﹔加強對通信和互聯網的監控,密切關註極端分子的動態﹔調動更多資源,增加用於監控網絡極端主義及進行互聯網犯罪調查的資金,配備更多人力用於網絡巡邏和犯罪調查,並在歐洲框架內,加強與互聯網運營商共同開展的工作。
德國是西方國傢中第一個對網絡有害言論進行專門立法規制的國傢,也是第一個規定可以對傳播違法網絡言論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定罪的國傢。1997年,德國通過瞭互聯網監管方面的一部專門性立法《多媒體法》,明確規范互聯網內容,將在網上制作傳播對青少年有害的內容視為犯罪。該法還推動德國在世界上率先設立“網絡巡警”,24小時不間斷跟蹤分析互聯網信息,對潛在犯罪行為搜索分析,社交網站、新聞門戶網站等都是重點監控對象。
2015年9月,德國司法部部長馬斯主導成立專項工作組,負責網絡仇恨類信息管理事務,並於去年12月底與臉書、推特等各大社交網絡公司達成協議,保証煽動仇恨等不良內容在24小時內刪除。
為瞭防止恐怖主義通過網絡蔓延,德國更是將網絡信息監控視為國傢安全保護的一部分。2013年以來,德國聯邦情報局計劃在5年內投入1億歐元,用於加強對互聯網的監控,擴大技術偵查部門規模,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和服務器功能。
(本報洛杉磯、巴黎、柏林1月10日電)
(責編:陳鍵、楊波)
20460AA024A7CBA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